前面說到,
固態硬盤的傳輸速度會受到接口的限制,其速度上限必然會低于接口的理論傳輸速度。其次,自己的電腦主機具備哪些接口,如何選購與此匹配的
固態硬盤產品;以及在電腦主機具備多種接口的情況下,所選擇的接口能否達到使用的需求等等,這些都跟接口密切相關。接口決定了固態硬盤大部分的性能參數,是選擇固態硬盤的第一步,所以非常重要。
接口,英文是Interface,直譯為界面,可以理解為固態硬盤與主機進行數據交換的橋梁和中轉站。固態硬盤的接口很多,常見的有IDE接口、SATA接口、USB接口、以及SD(TF)卡等等。
我們將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認識固態硬盤的接口:
一、接口硬件規范:包括接口具備多少個針腳、這些針腳是如何定義、接口如何工作、有哪些特點或限制等等。這部分體現的接口本身的固有特性,是接口的核心內容。事實上,同一接口在針腳數目上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我們后面會介紹到的IDE接口,就有40針、44針、50針多種選擇,但其核心的部分是不會變化的。
睿達(Agrade) DA35 系列 使用 40針IDE接口
二、接口軟件標準:這部分是指在相同的硬件規范下,數據發送與接收方共同認可及使用的軟件規范。不同版本的軟件標準,通常體現出來的是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通過使用更高級的軟件協議,使其傳輸速度提升是非常常見的方式。比如USB接口就有1.1、2.0、3.0等不同標準,每提升一個標準,速度上限都有極大的提升。
小提示:對接口軟件標準而言,具有高等級標準向下兼容的特性,以獲得最好的兼容性,方便用戶無縫升級。如USB 3.0的固態硬盤是可以向下兼容到僅支持USB 2.0 的電腦主機。
睿達(Agrade) UD23 系列 使用9針 USB 2.0接口
三、接口的外形,同一接口,可能會有很多種不同的外形,這部分非常直觀,涉及到是否可以正常安裝,正常使用的問題。如SATA接口,就具有很多種不同的外形,其彼此是無法通用和兼容的:如SATA接口就有:標準的2.5英寸SATA、mSATA、DOM SATA,M.2 SATA等等不同的外觀。
睿達(Agrade) ST50 系列 使用 2.5 SATA 接口 (7+15針)
睿達(Agrade) PS36 系列 使用 mSATA接口
睿達(Agrade) MS46 系列 使用 M.2接口 (B+M Key SATA)
因為用戶在選擇和使用固態硬盤的問題,還是存在很多誤區,我們認為必須一起來探討一下,所以在具體介紹固態硬盤之前,來看看有哪些必須注意和強調的部分:
一、對于用戶而言,特別是工業級用戶,固態硬盤的穩定性是壓倒一切的最優先級考慮因素[加黑]。最新的標準,最快的速度,往往會損失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在滿足使用需求的情況下,穩定工作才是最優先考慮的因素。這也是睿達(Agrade)電子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標,睿達電子針對每一款產品精心設計和生產,力求為用戶提供最穩定的固態硬盤產品。
二、最適合的固態硬盤產品才是最好的[加黑],接口標準有新舊,速度有快慢,單純地追求最新最快,并不是最合理的方式,電腦主機與固態硬盤使用最適合的接口,才是最理想的搭配方式。首先,由于工業電腦使用周期較長,更新周期相對比較長,其主機接口往往不會是最新標準的,所以與最新接口的固態硬盤產品并非是最優的搭配。其次,工業電腦以滿足使用需求為主,往往也不一定需要最高的硬件配置、最快的速度,所以,與之速度相配合的固態硬盤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追求最高速度的固態硬盤產品。
事實證明,在某些情況下,非最佳搭配的固態硬盤,不僅僅會影響最重要的穩定性,有時候還會造成無法正常工作的極端事例。為此,睿達(Agrade)電子一方面提供了最豐富的產品線,超過20個大類的固態硬盤產品,涵蓋各種接口,各種標準,滿足用戶全方位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睿達(Agrade)電子還提供獨有的用戶個性化定制服務,充分滿足用戶的高端需求和特殊需求,為用戶提供對使用環境最貼合的固態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