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于一個數據爆炸時代的開端,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帶來更為廣泛的連接,更加海量的數據,更為多樣化的數據類型以及普遍的數據分析和處理需求,這些變化將給中國存儲產業帶來巨大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天津市電子學會秘書長回景旺表示,“2010年以前,國內對存儲系統、介質、器件和材料的研究均落后于國外,國內存儲垂直領域整體充斥著國外產品和技術。直到近十年來,國內在存儲系統、介質、器件和材料領域的技術和產品才有了較快發展。其中,海量存儲系統已經能與國外同類產品分庭抗禮,存儲介質、器件和材料研究都在奮起直追。”
目前國內存儲領域廠商眾多,各類型產品的競爭力也在日益增強,但是缺乏權威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和統一的評測標準。
該測評計量體系的缺失,造成了國內存儲行業的無序發展,使得相關企業和產品陷入了同質化、低水平競爭,不利于牽引國內存儲產業做大做強。同時,科研界和產業界也缺乏互動的橋梁,兩者均在自己的圈子中閉門造車,科研界的成果也無法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產業界則在無序和同質化中不斷內卷。
于是,國內首個海量存儲系統排行榜單——中國海量存儲系統MassStor100排行榜(下簡稱MassStor100榜單)正式在線上發布。
與會嘉賓表示,目前國內存儲技術發展現狀有四個特點:
一是國內存儲技術發展落后,存儲材料和器件長期受制于人,并且存儲核心技術以跟隨、追趕為主,整體落后國外3-5年。除了NVMe、SCM等新技術外近20年存儲技術無太大變化;
二是技術發展與市場需求不匹配。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對存儲的容量、性能、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當前存儲技術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三是存儲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脫鉤。學術界科研成果市場轉化比較低,國內缺少具有影響力的跨越科研界和產業界的專業存儲交流平臺,促進產學研的發展與融合。
四是缺乏專業存儲測評系統體系。存儲評測機構集中在國外及國外評測標準無法滿足國內實際應用需求,測試資源投入及收費標準極高不利于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正是參考了當下的發展現狀,中國海量存儲系統排行榜更具意義,通過評測體系的建立,促進國內存儲行業的有序發展,有利于牽引國內存儲產業做大做強,具有重要的社會也許和社會價值。
據悉,中國海量存儲系統MassStor100排行榜是由存儲評測聯合工作組籌備建設的中國海量存儲系統計量體系,并根據評測數據定期發布的存儲領域產品和技術的排行榜單。
該榜單通過對存儲系統各項關鍵性技術指標進行綜合抽象,形成的一套海量存儲系統測評標準,并依此標準對已實施使用的海量存儲系統進行評估后發布,上榜系統為國內已投入實際是使用綜合指標排名前100的海量存儲系統。本排行榜是為了提升存儲評價能力,展示中國存儲力量。
中國海量存儲系統MassStor100排行榜的發布,一方面能夠指引存儲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方向,規范和推動國內存儲行業的有序發展。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應用單位各個方面的參與,能夠有效打破存儲領域中科研界和產業界的隔閡,加強科研界和產業界在存儲領域的溝通交流,有效促成產學研結合,增強科研轉化的推動能力。
首屆榜單收錄了包含政府、科研、教育、能源、醫療等十余個應用領域共計35套系統。來自中科曙光、海康威視、宏杉科技、云信達、英方軟件等十余家國內主流專業存儲及災備廠商榜上有名。
其中,來自中科曙光的ParaStor和海康威視的DS-A視頻云存儲分別以72.35PB、70.74PB的有效容量位列榜單前兩位。
以曙光海量分布式存儲系統為例,曙光在超大規模存儲系統有豐富的部署經驗,在各行各業都有著廣泛的部署及應用,曙光海量存儲系統架構具有開放兼容的特性,底層采用標準的商用存儲服務器節點,硬件平臺可基于通用X86服務器或ARM服務器構建。存儲軟件從底層磁盤管理到上層應約協議,曙光都進行了深度優化與自主設計,有了以上的技術積累,曙光海量分布式存儲系統才能做到高性能、高可靠、易管理三大特性。
據了解,MassStor100排行榜榜單將每年定期發布一次,既提升存儲評價能力,也是展示中國存儲力量的名片。
“首屆榜單在數據收集階段,受疫情、在線業務運行影響,覆蓋范圍有限。此外,存儲涉及計算機、電子、芯片、材料等多個領域,建立一個完整、權威的存儲測評計量體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得到各方廣泛支持與幫助。”存儲評測聯合工作組共主任田震說道。“未來希望更多的用戶、存儲廠商參與進來,共同努力將MassStor100排行榜能夠長期、系統的舉辦下去。”
存儲評測聯合工作組共主任曲志剛表示,“希望MassStor100排行榜的設立能規范和推動國內存儲行業的有序發展,通過專業化和引領性的規范,為用戶選型提供參考依據;全面展現存儲技術和應用發展趨勢, 牽引產業健康發展,加速中國存儲產業從研發創新向產業領跑轉變。”